大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。大雪,斗指癸,太阳到达黄经255度,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-8日。大雪和小雪、雨水、谷雨、小满等节气一样,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。
01
大雪节气,多雨雪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提道:“十一月节。大者,盛也。至此而雪盛矣。”大,指强盛。意思说,大雪节气到来,天气更冷了,降水量渐渐增多,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,最常见的就是降温、下雨或下雪。
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:“一候鹖鴠不鸣;二候虎始交;三候荔挺出。”此时因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;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,所谓盛极而衰,阳气已有所萌动,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;“荔挺”为兰草的一种,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。
02
大雪养生,有“四点”
大雪养生应在“藏”字上下功夫,要注意收敛神气,防止过度开泄,保持肺气清肃。
藏:重点保护呼吸道
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,空气湿度很低。冬季干燥,加之暖气较热,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“重灾区”。建议尽量增加室内湿度,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。如果室内空气太干,可使用加湿器,或向地上洒些水,或用湿拖把拖地板,或者在取暖器附近放一盆水,都是不错的加湿方法。若觉得麻烦,可直接在室内养盆水仙,不但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,还会使居室显得有生机。
一般来说,冬天室内的湿度在30%至60%之间是比较合适的“度”。这样的湿度下,人体总体感觉良好。
穿:头和脚要保暖
进入大雪节气,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。最重要的养生就是御寒保暖,身体暖暖的,气血才会顺畅,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。
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。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,头部的血管密集,耗氧量大,热量散发也多,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,在环境气温为15℃时,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%。从中医角度来说,头为“诸阳之汇”,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。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,头部保暖更加重要,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。
而俗话说“寒从脚下起”,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慢而少,皮下脂肪较薄,保暖性很差,一旦受寒,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,降低抗病能力,导致呼吸道感染,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,脚部保暖也应加强。
因此,需根据天气的变化,适时增减衣物,比如戴顶帽子、配条围脖、穿双保暖鞋,都不失为防寒保暖的最佳选择。此外,睡前用热水泡脚,并进行适当的足部按摩,让双脚暖和起来,以促进血液循环,这有利于夜间睡眠质量的提高,对长期失眠的人来说有一定的益处。
补:进补要适度
在补养上,大雪时节虽是进补的大好时机,但也要适度,不可补之太偏,应辨证施补。萝卜、白菜等乃是常用的日用之蔬;猪肉、牛肉、狗肉、各种鱼类、禽蛋都为常用的补品;红枣、荔枝、桂圆、核桃、枸杞等药食两用的常用补品可据情选食;当归生姜羊肉汤,以及冬令推出的膏方,亦可酌情选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感冒、咳嗽、发热等患者,在疾病未解时不要随意进补,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患者不应盲目进补。
按:常按“三窝”能排毒
腋窝——除心火。
腋窝处的极泉穴(腋窝顶点,腋动脉搏动处)是心经的重要穴位,可以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。
具体方法:用左手按右腋窝,右手按左腋窝,反复揉压至出现酸、麻、热的感觉,早晚各1次。
肘窝——去毒素。
肘窝有肺经、心包经、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,常按可排除心肺火气和毒素。
具体方法:用掌在肘窝这个位置连续拍打5~10分钟,1~2周拍一次。
膝窝——祛湿气
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,而膝窝中的委中穴(膝盖里侧中央)走膀胱经,是这个通道上的“排污口”。
具体方法:连续拍打5~10分钟,1~2周拍打一次。
03
大雪进补,因人而异
大雪时节进补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,但进补要因人而异。
一般情况下,体质弱、消化功能不好的人,宜“慢补”,可适当吃些羊肉,同时要多吃蔬菜、水果;体质较好的人要以“平补”为主,少吃太过油腻的食物,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。
阳虚体质的人其表现为畏寒怕冷、手足不温、经常感冒、心悸胸闷、口淡不渴等,此类人群可吃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,如羊肉、虾、韭菜、胡桃肉、大枣、桂圆肉、鸡肉等,而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,如鸭肉、香蕉、黄瓜、梨、绿豆、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。
若是手足心热、舌红少苔、大便燥结、毛发干枯、夜里易出汗、睡眠不好等阴虚者,则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,这类人宜防燥护阴,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,如牛奶、豆浆、鸡蛋等,忌食燥热食品,如辣椒、胡椒等,以免化热伤阴。此外,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类,如山药、百合以及甲鱼、黄鳝、泥鳅、淡水鱼、鸽子等也是最佳选择。
注意:如果天气持续干燥,还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、百合等甘润的食物,以防止身体上火。
大雪节气,除了精选食物进补,还要注重“神补”,即平和乐观以养神志。精神上要积极向上,保持乐观,多做一些安静的事,让大脑得到休息和净化。保持情绪稳定、平和,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。日常生活中,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,不参与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;经常宽慰自己,到郊外登高望远,使心境开阔,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,在神补、食补的同时,也可用些药物进补。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、黄芪、枸杞等,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。
当然了,作为“药食同源”的海参和虫草,也是冬季滋补养生中的必备珍品。海参,味甘咸、性平,是典型的高蛋白、低脂肪食物,具有补肾益精,养血润燥的功效,有助于消除疲劳、提高免疫力、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。因此非常适合疲劳状态的中年人士,以及易感冒、体质虚弱的老年人、儿童和亚健康人群。素有“仙草”之称的冬虫夏草,具有益肾壮阳、补肺平喘的功效。在寒冷的冬天来一碗冬虫夏草羊肉汤,不仅鲜美营养,可御寒暖身,还能气血双补、壮腰健肾、调理肝脏,可谓是秋冬季节首选的养生滋补佳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