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NEW CENTERE

今日冬至大如年,保健养生裨益多

发布时间: 2020-01-11

冬至,斗指子,太阳黄经达270°,于每年公历122123日交节。此时,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,白昼时间最短。冬至以后,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,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,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。所以,有俗话说,吃了冬至面,一天长一线。

 

冬至节气

 

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。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,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小年。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古时候,在外漂泊的人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,所谓年终有所归宿。中国古代的官府在这一天是要放假的,好让官员们回去过节、拜节。在民间,这一天也不开门营业,要休市数日。《后汉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

 

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;麋与鹿同科,却阴阳不同,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,所以为阴,而冬至一阳生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;由于阳气初生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
 

冬至节气

 

1、祭祖

在民间,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。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,唔(“的意思)返无祖宗,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,表示年终有归宿。祭祖的同时,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、土地神,叩拜神灵,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,家和万事兴。

 

2、数九九

从冬至这一天起,每隔九天作为一个,共分成9,九九八十一天后便进入春天。有一个顺口溜说:一九二九不出乎,三九四九冰上走,五九六九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雁来,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
 

3、吃水饺

冬至吃饺子,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。相传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百姓受冻,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,包成耳朵样的娇耳,煮熟后分给前来的求药者,每人两只娇耳,一大碗驱寒肉汤。人们吃完后,浑身暖和,两耳发热,冻伤的耳朵被治好了。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饺子。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。

 

4、吃汤圆

冬至吃汤圆,在明清时期就已约定俗成,尤以江南最为盛行。做好汤圆后祀神祭祖,而后合家围吃汤圆,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。

 

5、喝羊肉汤

相传,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,觉得味道特别鲜美,赞不绝口。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。

 

冬至保健养身

 

# 针灸通穴,以灸养肾 #

肾是先天之本,脾胃是后天之本。脾肾虚,正气则虚,邪气则盛。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。中医认为,温补者,莫过于灸法,灸者,乃艾之火攻,能壮人阳气,益人真阴。在这里,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。古人云: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。灸法虚寒者能补,郁结者能散,有病者能治,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。

 

在冬至前后四天,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,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。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,熏灼肚脐周围,注意不要烫到皮肤,有温热的感觉即可。每天一次,每次15-20分钟。

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,为任脉、冲脉循行之地、元气归藏之根,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。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,温肾健脾,祛风除湿,温阳救逆,温通经络,调和气血,对身体非常有好处,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。

 

# 起居有常,动静结合#

冬至时节,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,待阳光出现再外出活动。同时也要多穿衣服,避免受寒着凉。同时进行户外活动时应适可而止,以免阳气过度消耗。

起居有常,养其神也,不妄劳作,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,就能保养神气,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。尽量做到行不疾步、耳不极听、目不极视、坐不至久、卧不极疲。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,除了保证夜间睡眠,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,但要避免睡时着凉。其次,要注意防风防寒。再次,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,以利阳气的生长。

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,避免损伤阳气。可选择进行太极拳、慢跑、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。此外,要静神少虑,保持精神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不要强求名利、患得患失;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,积劳成疾。

 

# 固先天之本,护后天之气 #

冬令气候趋寒,天地阳气潜藏,应之人体,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。因此,这个阶段,也应重视饮食、药物的冬令进补。

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,护后天之气为主。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,生命之根。肾气充盛,机体代谢能力强,人的衰老速度缓慢;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,又是气血生化之源,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。所以,这个季节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、肾为重点。用药原则应遵循:多补少泻;药宜平和,药量宜小;注重脾肾,兼顾五脏;分类论补,调整阴阳;掌握时令,观察规律;多以丸散膏丹,少用水煎汤剂;药食并举,因势利导。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,防病延年。

 

# 审慎调食,因需进补 #

俗话说,药补不如食补。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有补益身体的食物,实乃一大幸事。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,中医又分为几大类。天寒地冻,首选温补类食物。如鸡、羊肉、牛肉、鲫鱼等。这几种不仅美味更可作为冬季进补佳品。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。进补平补类食物,如莲子、芡实、苡仁、赤豆、大枣、燕窝、蛤士蟆、银耳、猪肝等,这些食物既无偏寒、偏温的特性,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。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,具有滋阴益肾、填精补髓的功效。主要有:木耳、黑枣、芝麻、黑豆、猪脊、海参、龟肉、甲鱼、鲍鱼等。

总之,冬令时节饮食调理,要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体质,相应选择适宜补益的食品,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养生的效果。

 

值此冬至节至1225日,朗泉随心礼优质好价7.8折回馈所有新老客户,即您可根据自身或家人朋友的进补需求,从加拿大北极野生海参、花胶、人参、西洋参、干贝、小天麻、紫皮石斛、高丽参、大连海参,这9样产品中任选2样组成适合的滋补礼盒形式,给予更适宜更精准的健康滋补,补养出好身体、好气色,养精蓄锐,迎来新年新气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