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NEW CENTERE

今日秋分 | 风清露冷之际,需要增强抵抗力

发布时间: 2020-10-20

秋分,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,太阳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一般在每年公历922~24日。古时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的民俗活动,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(中秋节),现在的中秋节即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。


 

 昼夜平分,阴阳平衡 

 

《春秋繁录》中记载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,全球无极昼、极夜现象。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。秋分之后,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,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。

 

在天文学上,秋分是夏季结束和秋季开始的分界点。北半球的秋天其实是从秋分开始的。而此时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,如果再下雨,气温下降就更明显,正所谓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而此时我国华北地区正在播种冬小麦,有“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当时。”的农谚;“秋分天气白云来,处处好歌好稻栽”,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。

 

在昼夜等长的秋分节气里,人体养生需适应自然界的变化,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,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,以“养收”为主,保持机体“阴平阳秘”原则,提高机体免疫力,增强自我抵抗力,才能更好的防病保健,安过秋冬。

 

 收敛神气,早睡早起 

 

秋风瑟瑟,最容易让人产生失意悲秋情绪,因此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,保持神志安宁,避肃杀之气,收敛神气,适应秋天平容之气。可进行登高远眺的锻炼,有助于使人心旷神怡,有效排解忧郁、惆怅等不良情绪,此乃情志之养收法。

 

此外,秋季昼夜温差大,易邪气入体,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,避免深夜寒气入侵体内,导致咳嗽及日后的腰腿疼痛等疾病。

 

合理锻炼,科学进补

 

即以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、“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”为原则,根据食物的寒热属性和作用合理搭配与进补,做到因时、因地、因人、因病之不同进行科学用膳,这也是重视养护正气、强壮机体的根本所在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,也需注重调和阴阳,特别是药食同源的食物搭配时,其在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功能时,本就相通、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如古代医者把乌鸡、羊肉、葱、姜、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,或调补胃气之用;而当药食调配得当时,如加入枸杞、淮山、黄芪、丁香、桂皮等,更可提高食品对于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。

 

在黄金进补的秋季里,除了众所周知的燕窝,能够美容养颜、滋阴润肺外,另一滋补臻品非海参莫属,海参高蛋白、低脂肪,不含胆固醇,体内富含海参皂苷(又名海参素)和海参粘多糖,具有抗癌杀菌、抗病毒、抗疲劳,增强大脑记忆力,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。海参可主补元气、滋益五脏六腑和祛虚损;更有生百脉血、补肾益精、除劳祛症、滋阴利水、通肠润燥等多种药用功能。美味又营养的海参粥,男女老少皆宜,绝对是秋季健康养生、增强抵抗力的好选择。